找到相关内容109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思想和行动的迷思,从而造成痛苦、邪恶与不幸,扰乱我们的身心,不得自在。烦恼是一种心病,其中以贪?痴慢和不正见为主,它会扩大负面影响,使人烦闷热恼,产生心理上的疾病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七曰“...产生心理疾患。   第五对事物的因果、规律怀疑不信。《成唯识论》曰“云何为,于诸谛理,犹豫为性,能障不,善品为业。”25从情绪产生的压力来说,多疑者的心理压力特别大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2)

    掉举动荡,并且滋生痛苦。可分为贪、瞋、痴、慢、、不正见等六种。因为是一切烦恼的根本,难以断除,所以又叫根本烦恼。  贪就是贪欲、贪爱。对于有情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、精神条件,产生爱乐耽着的...高低、胜劣、好恶的时候,生起轻蔑他人的自恃心理。  对佛教真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负面精神作用。  不正见违背佛教义理的错误见解,如断见、常见、戒禁取见等。  5.随烦恼心所 随烦恼,是跟随根本烦恼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06837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止观入门

    戒禁取见、、欲贪、嗔、恚;在色界、无色界的烦恼为“五上分结”─色贪、无色贪、掉举、慢、无明。从“使”立名的有“十使”即五利使─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戒取见、见取见,和五钝使─贪、嗔、痴、慢、。五结与十...五钝使─贪、嗔、痴、慢、  (一)贪─于欲、色、无色三界中,一切的顺情之境,起贪著执取迷恋不舍的心;违情之境,起厌 舍不乐的心。  (二)嗔─于一切的违情逆境,起忿怒怨恨心,损害他人及他人之所爱。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菩提心影人生篇(三)

    贪欲,就是不正当的贪欲。  (2)瞋瞋是瞋恚,就是无义理的瞋怒。  (3)痴痴是愚痴,就是无知识的盲动。  (4)慢慢是高慢,就是轻慢人的我慢。  (5)是疑惑,就是无理智的疑惑。  (6...菩提心影人生篇(三)  作者慈航法师  二一、为甚么要皈依三宝  为甚么要皈依三宝?兹分数节言之  甲、甚么叫做三宝  三宝就是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佛,印度话叫做佛陀,译成中国的意义,叫做觉者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2.html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呢? 不嫉不有一首偈语说"山也空来水也空,随缘变现体无穷,青山绿水依旧在,为人疑嫉难兼容。"我们和大众相处,最怕的是彼此相互嫉妒、怀疑。疑心,会造成分裂;嫉妒、瞋恨心,也会形成人际的冲突。因此,人我之间如果能够不嫉不,你喜欢我,我信任你,自然能彼此融洽。 不打不斗俗话说"做人要争气,但不要斗气。"人我之间,不要用心思打击别人,用言语打击别人,用种种方法打击别人,也就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觉得自己了不起。 3、自己比别人差,但不认输,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,我只是不做而已,这是慢的心里在作怪。 ⑸、对于佛法因果道理怀疑。 ⑹、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,乃至身心以外有我。 ⑺... 四圣谛 “谛”就是如是不颠倒,既是真理。“圣谛”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。 “四圣谛”说四种真理 一者、苦圣谛; 二者、集圣谛; 三者、灭圣谛; 四者、道圣谛。 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解皆自厓已还理了。而经说念佛三昧见佛,则问云,则答云,则决其疑网。若佛同梦中之所见,则是我相之所瞩。想相专则成定,定则见佛。所见之佛,不自外来,我亦不往,直是想专理会,大闻于梦了。大我或或不出,... 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   杨净麟  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,因为受望月信亨的影响,学术界普遍认为慧远大师的念佛思想基于《般舟三昧经》,由此导致对慧远大师念佛思想的把握不够到位,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?若同此,请问所得忍菩萨,舍结业受法性生身时,以何理而得生耶?若由爱习之残气,得忍菩萨烦恼既除,著行亦断,尚无法中之爱⑿,岂有本习之余爱?设有此余,云何得起,而云受身?为实生为生耶?不生为生乎?若...来入於涅盘,那就是我的末身。自在王菩萨问如果那时已得涅盘,那么,从那时以来,您作什么呢?佛答道,自利、利他二者,自利已办,只是为了教化众生,净佛国土,具足诸神通力威德的缘故,仍在世间。了解这种因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北传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

    法,佛今亦如是赞叹,然亦听着居士衣、听请食、听再食、听露地坐、听食三净肉。其中所谓「三净肉」便是不见、不闻、不   不见者,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;不闻者,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;不疑者,是...蔬食永岁」、「蔬食精苦」、「蔬食布衣」、「蔬食有德行」等等,尤其像卷十二〈亡身〉篇记宋文帝元嘉年间高僧慧绍,自幼不近荤腥的传奇事迹云   (慧绍)小儿时,母哺鱼肉辄吐,咽菜不,于是便蔬食。至八岁出...

    林伯谦

    北传佛教|中国素食文化|林伯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52033325625.html